我也曾睹噬口开于天穹,
无穷盲目暗黑旋动其中;
骇怖伴诸星而举日洪涌,
知性黯光万名遗忘其中。——《复仇女神》
罗伯特·布莱克(Robert Blake)初次登场于H. P. 洛夫克拉夫特所著克苏鲁神话小说《夜魔(The Haunter of the Dark)》。上面诗句截取自人偶版翻译。
罗德岛普罗维登斯的青年作家罗伯特·布莱克(Robert Blake)酷爱神秘学,神秘的事物总能引起他的兴趣。恰巧自家阳台所对联邦山(Federal Hill)上有一所废弃教堂,只需抬眼望去便能一览教堂周边的全貌。可能是无意一瞥间察觉出的诡异勾起了他的兴致(灵感高,死得快…),经过一番调查,他发现该教堂与一个叫做群星智慧(Church of Starry Wisdom)的神秘教会有关。随即,布莱克决定前往教堂一探究竟……
经过一番搜寻,布莱克在教堂里发现了1893年失踪的记者艾德温·M·莉莉布里奇(Edwin M. Lillibridge)布满可怖伤口的遗骨,以及她对该教会的调查记录。记录中记载了一系列疑似血祭的新闻。这些记录似乎不是空穴来风,随后布莱克发现了大量遗骨,它们散乱不堪,一部分甚至连骨头末端都已经熔化;剩余的那些呈暗黄色,依稀残留着被烧灼的痕迹,令人毛骨悚然。骸骨头部尤为诡异,天灵盖开着一个焦黑的洞,一如酸蚀过的痕迹,其生前究竟被下过怎样的毒手,简直无法想象。
终于适应屋内缥缈的光照之后,布莱克注意到了那黄匣子上的一些浮雕饰纹,便拿着手帕擦去其上的尘埃。随后,他惊恐地发现,其上的形象怪异得让人毛骨悚然,那刻得如同活物的东西倘若当真存在,也绝不会是地球母亲的造物。而其中那球体一样的东西,是个黑色的多面体,刻着许多红色的条纹,不规则平面构成了它的外形,闪烁着金属特有的光辉。它并没接地,而是悬于一个金属支架当中,支架的七条架腿也是一般地奇形怪状,一直伸展到匣子的内壁上。
接下来的调查搜寻中,布莱克在一个盒子中发现了“闪耀的偏方三八面体”(Shining Trapezohedron)。非常不幸(灵感实在太高了…),他无意间通过这个晶体召唤出了邪神。这尊邪神似乎只能在黑暗中活动,即使灯光也能对其造成影响。多亏于此,布莱克逃回了城中。
但有一日普罗维登斯遭遇雷暴,居民们听到了教堂里发出的恐怖声响。他们找来天主教神父一起去教堂驱除邪神,逃出教堂的布莱克也知大事不妙。就在此时,他的住所突然停电,邪神随即赶来……布莱克后来被人发现面朝教堂、满脸惊恐地死在自己家中。从他笔记中的遗言可以了解到,这尊邪神便是奈亚拉托提普。
至于他最后的手记——最后还能依稀辨认的手记中,这样写道:
“光仍不在。有五分钟了。要有闪电。亚狄斯!电!来电!……有什么在起作用……雨雷风太大声了……我的精神在失控……”
“记忆在紊乱。我看到了从未见过的东西。异界,异样的银河……黑暗……电光不再是光了……黑暗是光……”
“我在漆黑中是看不到山和教堂的。我看到的不是真的。那是闪电的残像。天佑那些意大利人,若是闪电停息,让他们点燃蜡烛吧!”
“我在怕什么?是奈亚拉托提普的化身?他在古埃及化作过人形的……我还记得犹格斯星……更遥远的夏盖星……那些黑色的星球……无尽的虚空……”
“振翅横越虚空之行……却难横越宇宙之光……神石之名重塑身形……助彼跨出黑耀魔渊……”
“我是布莱克——罗伯特·布莱克,住在威斯康星,密尔沃基,纳普东街,620号……我在地球上……”
“阿撒托斯恕我!电光不复——可怕啊——我不用视觉就能看到东西了——光化影——影成光……山上的人……守住……蜡烛……御魔器……牧师们……”
“感觉不到距离了——远近都在身边。没有光——也没有反光——看到了那尖塔——那塔楼——窗户——听到了——罗德里克·乌瑟——我疯了,我要疯了——它在骚动着——”
“我是它——它是我——我要离开尖塔——必须合而为一……它看到我了……”
“我是罗伯特·布莱克,可我透过黑暗看到了尖塔。好臭啊……五感异化……爬上窗户……撞开一条路……我?恩盖……伊戈。”
“我看到了——它来了——妖风——一团朦胧——黑翼——犹格索托斯救我——那三瓣的火眼在燃烧……”
罗伯特·布莱克其实就是以现实中罗伯特·布洛克的形象写成的。罗伯特·布莱克的死是洛夫克拉夫特对布洛克把《来自星际的怪物》中以洛夫克拉夫特形象塑造的人物写死的回敬。但这并不影响二人的感情,布洛克后来回忆道:“相信我,毫无疑问,这是我的最佳死法”
这篇文章是洛夫克拉夫特生前最后的克苏鲁神话相关作品,文中主人公的寓所就是洛夫克拉夫特生前的住处,其中写到的圣约翰天主教堂也确有其事。主人公布莱克一方面致敬罗伯特·布洛克,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在暗指自己。在这篇文章发表3个月后,他就因癌症与世长辞了。
在洛夫克拉夫特逝世很多年后,罗伯特又写下这个系列的第三本书,即《来自尖塔的阴影》(The Shadow from the Steeple,1950)。